“我的新加坡故事”微电影比赛 ‘My Singapore Story’ Micro Film Competition-Press-2014年6月25日刊登于《联合早报.爆米花》 搭乘微电影风潮 讲述自己的新加坡故事


2014年6月25日刊登于《联合早报.爆米花》

搭乘微电影风潮 讲述自己的新加坡故事

陈宇昕/报道
早报网提供照片


近两年,中国大陆与台湾影坛突然冒起许多“微电影”,非常受欢迎,连大牌明星都纷纷参演微电影,引领风潮。

大赛宗旨

“我的新加坡故事”微电影大赛励志于创建一个不分年龄、种族和国籍的国际网上双语微电影平台和网上社群。让他们能够分享微电影的拍摄技巧、拍摄经验和热忱。也让他们发表记录发生在新加坡或和新加坡有关的成长记忆、生活点滴、爱情故事、浪漫想象,喜怒哀乐的微电影,为新加坡庆祝50岁生日。“我的新加坡故事”微电影大赛也借助年轻人熟悉的数码媒介,来加深公众的参与感,提高外界对新加坡故事的认识

为庆祝会馆成立30周年及新加坡独立50周年,新加坡宗乡会馆以“我的新加坡故事”为主题,举办本地首个微电影大赛,邀请你制作属于自己的新加坡故事微电影。

微电影是什么?

顾名思义,微电影即是篇幅规模更小的电影。但我们该如何区分微电影和短片呢? 大家都知道,在各大电影节、奥斯卡奖、金像奖、金马奖中,都有短片的竞逐项目,短片 是拥有很长历史的一种影视类别,但其实短片至今仍没有一个很明晰的范畴,大抵还是以 时间长度来划分的。

如果短片注重的是时间长短,那么微电影,谈的则是规模了。 近两年,中国大陆与台湾影坛突然冒起许多“微电影”,非常受欢迎,连大牌明星都纷纷 参演微电影引领风潮。最近由韩国人气男星李敏镐与台湾女演员郭碧婷主演的《一线钟 情》,便颇受瞩目。

这类微电影往往与商品挂钩,商业气息浓重,尤其中国不少微电影,甚至就是商家出资拍 摄。最近网上一个很红的新百伦(New Balance)广告微电影,就把风马牛不相及的求婚 故事与商品结合,男主角最后将自己的鞋带与女主角的鞋带系在一起,让这个商业广告无 限浪漫。

从另一层面来说,视频网站如YouTube的盛行,无形中也推动了个人录制视频的风潮,当 这些视频出现了人物、情节等叙事的功能后,便具备了某程度的微电影特性了。 要弄清这个新兴的影视类别,恐怕还得亲自尝试,才能体会其中细微的差别。 眼下正有这样的机会:新加坡宗乡会馆为庆祝成立30周年及新加坡独立50周年,特别筹办 了本地首个微电影大赛,矢志推动微电影在本地的发展。

微电影大赛以“我的新加坡故事”为主题,广邀不同族群、语言背景、不同国籍人士,制作 属于自己的新加坡故事微电影。

联合早报网主编兼宗乡总会社会事务委员会主任周兆呈说,相对而言,短片显得更专业或 更学术一点,而微电影则是打破专业的一个类别。

他说,在人手一机的当下社会里,只要学习一些基本知识,每个人都能够拍摄微电影。 周兆呈发现,在其他华语世界和欧美国家,许多人通过微电影来表达情感,或个人生活的 记录,或人与自然的反思,主题很广,数量很大;反观新加坡,微电影还没成为现象。他 希望通过这次微电影大赛,能够建立一个崭新的平台。

“我的新加坡故事”微电影大赛

微电影大赛分公开组、学生组与海外组。呈现方式不限,影片类型可以是故事片、纪录片、动画片、专题片等。同时也不限语言,华语制作须附上英文字幕,英语制作则须附上中文字幕,其他语言制作,则须付上中英文字幕。

接受的作品格式为.mp4/.mov/.avi/.wmv;规格为16:9(1280×720或640×360)。长度须介于30秒至10分钟之间,作品大小也不得超过30MB。

每个组别设金银铜奖,此外也将颁发网络人气奖、最佳创意奖、最佳导演奖与最佳演员奖。

大赛奖金奖品总值超过3万4000元。

截止日期为今年11月30日。所有作品须通过早报网(microfilm.zaobao.com)提交,网站上附有更多比赛详情。

为达到普及的目标,主办单位将主办六场中英文免费工作坊,邀请义安理工学院兼职讲师王朝弘主讲,协助大家了解前期与后期制作的事项。

中文工作坊将于7月12日、8月23日与9月13日,下午2时至6时,于新加坡宗乡会馆联合总会举行。有兴趣参与者,可把个人资料电邮至:microflimsg@gmail.com,并注明参加场次。